查看原文
其他

理性与感性纠结中的突围——电影课程《廊桥遗梦》作品选

昆仑雅君 昆仑群玉 2024-01-09


编者按:结束《廊桥遗梦》的讨论,爱情电影三部曲的讨论便告一段落。我们的探讨,可能还很浅显,我们的认识,可能还有偏差,但是,在青春期,讨论过爱情,关注过爱情的方方面面,终归是好的,不是吗?

 

成年人的爱情

——《廊桥遗梦》影评

一部电影,一个有夫之妇和摄影师的爱情故事。丈夫孩子离家四日,家庭主妇拥有了四天自己的生活,邂逅了迷路的摄影师,萌生了一些很美好的感情。

 

故事的开头,弗朗西斯卡在做饭,儿子进屋哐地一声关上门,经弗朗西斯卡提醒后致歉。而丈夫,紧随儿子身后,进屋来,更大声的哐地一声关上了门。接着,女儿又进来把音乐调到了自己喜欢的电台。放弃思考,最开始微笑着看着丈夫和孩子们吃饭的弗朗西斯卡,脸上笑容逐渐凝固,她转头望向窗外。

 

一次日常早餐,我们隐隐窥见弗朗西斯卡在自己的家庭主妇生活中可能过得并不快活,至少,当下不太快活。她的需求总是被忽视,很多时候,一个像弗朗西斯卡这样的主妇不太会经常地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导致她身边的人不由自主地遗忘了她还有需求。身处这样的生活之中,也难怪弗朗西斯卡当时其实很高兴丈夫和孩子能够离开几天,这样,她便会有自己的生活,只属于她自己。

 

转到下一幅画面。迷路的摄影师,开车到农场里问路。其实,从一些细节就能够看出来,弗朗西斯卡在见到罗伯特之初,就已经产生了一些独特的情感,但,如果指路之后就道别,此生不再见面,那么摄影师罗伯特也就只是弗朗西斯卡生命中的一颗流星而已。事情,从弗朗西斯卡坐上罗伯特的车的那一刻就发生了改变,原本毫不相干的流星和行星,相撞了。

 

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共度了四天,对于弗朗西斯卡自己来说,这四天既是对自己丈夫的背叛,也是对家庭主妇生活的一种反抗。或者说,这四天是弗朗西斯卡回归自我的瞬间。罗伯特并没有那种属于中年的油腻感,反而有一种浪迹天涯的随性,生命气质中,充满了浪漫与活力。可以说,相对于作为家庭主妇的弗朗西斯卡来说,罗伯特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人。那个世界,是诗和远方,是野花和旅行,是居无定所,是以世界为家。一个偶然的契机,让弗朗西斯卡进入到罗伯特的世界,她又记起自己曾经有过的梦,记起自己曾经对生活有过的追求,当年的那个少女,又回来了。

 

短暂的四天结束后,弗朗西斯卡面临不得不做的选择:是继续和自己的家庭一起生活,还是和罗伯特一起逃离这一切?

 

弗朗西斯卡选择了前者,她的家庭。

 

对弗朗西斯卡而言,这个农场已经远远不像罗伯特说的那样,只是一幢房子,而离开,对她而言,也不只是离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以及生活的牢笼。在这里生活了这么久,这栋房子已经变成了弗朗西斯卡的一部分,就算是离开了这个地方,她也会带着这栋房子,去远方。就像弗朗西斯卡自己说的,在这房子里,她结婚生子,建立自己被琐事包围的生活,等到有一天她终于可以摆脱这些琐事时,却已经忘了自己最开始的追求是什么了,但这房子,却长在了她的心里。

 

在自由和责任之间,弗朗西斯卡选择了责任,她的理性战胜了她的感性。在爱情里,人毫无疑问是感性的,但在这四天的最后,弗朗西斯卡从自己的感情里面跳出来,理性地去判断整个事情。这可能就是一个成年人或者一个中年人,和年轻人不同的地方。

 

这里,如果和《泰坦尼克号》中的爱情做一个对比的话,就会发现,爱情同样热烈,但是比起年轻时的狂热,中年人的爱情,可能就更理性,更克制一些。弗朗西斯卡没有像露丝那样不顾一切,而是选择了去承担家庭的责任。露丝为了杰克可以抛弃卡尔的财富,可以抛弃自己上流人的身份,甚至可以抛弃自己的生命,而弗朗西斯卡呢?弗朗西斯卡放弃了爱,或者说,她选择了另一种爱。这就是不同,弗朗西斯卡的决定是在经过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后做出的,而露丝所有的决定,都是在情感的冲击下做出的,不考虑结果,也敢于承担。弗朗西斯卡深思权衡利弊后做出的决定,可能更合理更周全,但要舍弃的东西却更难以割舍,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也必定日日纠结,那昙花一现的爱情,如一根刺,扎在了她的心上,至死,未能拔出。

 

可能,当弗朗西斯卡的骨灰撒到廊桥之上时,那根刺,方才拔去,她与她的罗伯特,为爱重逢……

 

爱我所爱

最近,我们又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就叫做《廊桥遗梦》。

 

据说,这部电影很经典,看完还会让人很感动,我一开始还不相信,看完之后差不多相信了……

 

在我的理解里,整部电影一直在谈的是女主角弗朗西斯卡的婚外情。电影开头,就讲了女主的老公和孩子出去玩,要好几天才能回来。丈夫和孩子前脚刚走,后脚,就遇到了前来拍摄廊桥的摄影师罗伯特。婚姻生活中感到一丝丝“心灰意冷”的弗朗西斯卡,遇上了可以采野花相送,可以一起随意聊天,可以一起欣赏音乐的罗伯特,于是,沦陷了,爱上了那个摄影师。但是,成年人的世界,除了自由浪漫爱情,还有家庭与责任。最终,弗朗西斯卡选择了家庭,亲手埋葬了她与罗伯特的爱情。雨天,弗朗西斯卡坐在丈夫的车里,看着罗伯特开车远去,泪水瞬间布满面颊,她的爱,离她而去……

 

电影里,有一句话,“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我被瞬间打动。以我的年龄,我还无法确切地知道,真实生活中的爱是否这样,但在我想来,我们一生中爱的可能不止一个人,当我们有了婚姻,有了家庭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电影中的情形。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爱与被爱的权利,出轨固然不好,但是我觉得我们仍然有找寻自己真爱的权利,毕竟如果你已经结婚却爱上了别人,那就只能说明,你并不爱ta,你更爱那个ta。与不爱的人在一起,对于家庭生活中的双方,可能都是一种折磨。电影结尾,弗朗西斯卡的丈夫去世时,说,“我知道你有自己的梦想,很抱歉不能让你完成它们,我特别爱你”,虽然弗朗西斯卡最终留在了丈夫身边,她守护了家庭,但对于她与她的丈夫来说,心底,都有遗憾。

 

总之,如果换成我是弗朗西斯卡,我可能会迅速离婚,再跟罗伯特结婚。电影中,弗朗西斯卡放弃罗伯特之后罗伯特终身未娶,只因他的心里只有弗朗西斯卡一人。面对这样一个深爱自己并且自己深爱的人,舍弃这样的一个人,一段感情,太难……

 

我不知道为什么全剧的镜头始终给人一种十分“浑浑噩噩”的感觉,看上去就有一种沉重感。可能只是因为年代久远,画质不高,但我情意相信,是导演为了表现出弗朗西斯卡的纠结。

 

写到这里时,我猛然发觉,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可能是当理性与感性相遇时,人的选择。想要理性的人生,便去做出理性的选择,电影中,可能就是弗朗西斯科的选择了。那什么是理性呢?我想,理性,可能就是一种衡量,一种追问。想要理性,就不能情感用事,爱情,某种角度上讲,是非理性的,所以,电影里弗朗西斯科选择了家庭,放弃爱情,尽管她在感情上会很伤心。

 

可是,我觉得,人生不在于长短,或是成功与否,而应该是快乐与否。逃脱社会中现实的桎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爱想爱的人,爱爱自己的人,不去管什么理性与感性,不也挺好的吗?

 

一位母亲的遗产

《廊桥遗梦》是两个中年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电影是通过弗朗西斯卡的儿女阅读她的日记的方式来讲述的。

 

弗朗西斯卡去世后,留下了一封信和三本日记,还有其他的一些遗物给儿子麦克和女儿卡罗琳。通过日记,他们了解了他们的母亲和罗伯特的爱情。其中,有一个细节,当他们两个人看到国家地理杂志中罗伯特的照片时,他们才注意到罗伯特戴着他们母亲的项链,可国家地理杂志是弗朗西斯卡在“那四天”之后,就已经征订的。这可能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他们没有关心过母亲的个人爱好,不然,早应该发现的。

 

在知道母亲出轨之后,他们都表现出了震惊,以他们两人对母亲的了解,她是不会做出这种事的。卡罗琳表现出了不理解,她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不把这件事告诉她,她一直和母亲保持着联系。麦克则表现出了极为反感和愤怒的态度,他厌恶母亲的行为,他也不想去看母亲的日记。卡罗琳反而对罗伯特表现出了好奇,想知道罗伯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于是,他们开始阅读弗朗西斯卡的日记,看了一段之后,麦克以为是罗伯特灌醉了弗朗西斯卡,才会发生出轨的事情,并且把罗伯特大骂了一通,卡罗琳相比他要冷静许多,要不是她,麦克可能都没法读下去。

 

在看到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情事的第三天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发生了一些转变。他们表现出了对母亲的嘲讽,甚至拿她和罗伯特的感情开玩笑。此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的爱情并不是那么表面和肤浅。

 

其中,有一段是卡罗琳坐在门外的摇椅上,这一动作和罗伯特来过后的第一天晚上,弗朗西斯卡坐在摇椅上的动作一模一样。之后,卡罗琳拿出了一张离婚律师的名片,这可以体现出卡罗琳和她的母亲一样,同样面临着婚姻的困境。或者说她在走她母亲的老路,她的婚姻就是弗朗西斯卡和查尔斯的婚姻的翻版。

 

其实,麦克也同样面临着婚姻问题。其中,有一段是卡罗琳问他要不要给他的妻子打一个电话,一天不回家确实是有必要对妻子说明一下的,但是他满不在乎地表示不需要。还有一段是,他说,他感觉他的母亲不像是背叛了他的父亲,而是背叛了他。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王国的王子一样。这可以看出来麦克是一个有些自我为中心的人,可能在他眼里母亲的一切付出都是理所应当。他对母亲的感情有一点俄狄浦斯情结的味道,他很难做到关心别人。

 

由于两人都在面对婚姻问题,在了解了母亲的出轨行为之后,他们甚至也有类似的想法。毕竟,在他们受到的教育中,人应该对婚姻保持忠贞,但既然他们的母亲都没有遵守这一规定,为什么他们还要遵守呢?当然,这只不过是他们为了逃避婚姻问题给自己找的理由罢了。

 

但是,在看完日记之后,他们了解到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是真爱,也了解到母亲为他们的付出,她没有跟着罗伯特走,反而选择了家庭和责任,而罗伯特也成全了弗朗西斯卡的选择,并一直默默守护她。爱是责任,是付出,也是成全。正如弗朗西斯卡在日记里写道的,她把一生都献给了家庭,想把剩下来的,留给罗伯特。

 

受到母亲的影响,麦克和卡罗琳也开始反思自己如何在婚姻中做出改变。麦克在回到家之后,开始关心妻子的感受了,而卡罗琳决定和丈夫谈一谈,他们开始尝试直面家庭问题,主动承担家庭责任了。

 

弗朗西斯卡,给她的儿女,留下了一份最珍贵的遗产……

 

遗留着梦的桥

——《廊桥遗梦》影评

把骨灰撒在桥下,紧握手中的笔记,是那个感人的故事……

 

故事从一位母亲死后遗留下来的记事本开始,这种倒叙的方式不仅可以引出这段尘封的往事,还可以通过引出倒叙的人来表达另一些含义……

 

在我看来,《廊桥遗梦》并不是一部写婚外恋的作品,它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抉择,在自我的自由与家庭的道德之间的抉择。

 

故事从罗斯曼廊桥开始。弗朗西斯卡因为她丈夫带孩子们一起去展览会而一个人在家,就在这时,她在巧合下遇到罗伯特,她与罗伯特经过一天相处后对对方产生了爱意,他们在一起呆了四天。

 

在原本的家庭中,弗朗西斯卡的需求总是被忽视,她很少表达自己的需求,她在原本的家庭中心情并不是那么好,直得她遇到了罗伯特。罗伯特作为一个中年人,却并不像那些中年人一样油腻,他反而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有一种四海为家浪子的感觉。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仿佛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在那四天中,她放下了原本那些家庭中的束缚,与罗伯特生活在一起,享受那美好时光。

 

在最后一天,得知弗朗西斯卡的丈夫即将回来的罗伯特向她提出了一起远走高飞的请求,那样他们就能一直在一起了。罗伯特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世界没有那么多束缚,他活得自由洒脱,在他的世界中,有的是摄像与远方(“诗和远方”不适合他)。而弗朗西斯卡是一个家庭主妇,她觉得自己应该负起她的责任,对她丈夫的,对她子女的,对她与罗伯特这段四日恋情的责任,她选择留下来。

 

对弗朗西斯卡而言,她和她的丈夫之间,不仅仅是爱情,在爱情之上,漫长时光中的相互陪伴,他们已经变成了亲情。她选择了家庭亲情,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哪怕这代价是被家庭束缚,限制了爱的自由。

 

在爱情中,我们往往是盲目的,是感性的,所以,我们要经常跳出感性,理性地看待爱情。因为我们的生命中,不仅仅有爱情,还有亲情与友情,还有责任与担当……如果弗朗西斯卡选择与罗伯特一起走,选择了自由地爱,那她的家庭、她的丈夫、她的孩子将成为她决定的牺牲品。最终,她的理性战胜了感性,她选择了默默承担家庭的道德的责任,而不是一走了之。

 

某种程度上讲,《廊桥遗梦》和《罗马假日》都是理性战胜了感性,女主都选择了道德层面更对的选项。人生,可能就是这样,有无奈与纠结,有舍亦有得。我觉得,我们要选择对我们更重要的东西,选择对我们更好的东西。这种更重要的更好的东西,在我看来,便是更合乎道德的东西。

 

人生美好而短暂,尽量别留下遗憾,我们要做对的事情。


【电影作品】爱情与死亡——电影课程《泰坦尼克号》作品选
【电影作品】最美的年华与爱邂逅——电影课程《罗马假日》作品选
【电影作品】向生命的深处漫溯——《肖申克的救赎》作品选
人性,人性——电影课《少年的你》作品编选
《魔戒》,对人生的极致揭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